乌克兰军队近期完成了编制改革,将原先临时组建的战役/战术集群调整为约20个固定编制的军团。每个军团负责特定区域的作战任务,这种调整旨在解决以往频繁调动导致的指挥脱节问题。与过去的临时集群不同,新组建的军团不仅下辖固定的作战旅,还配备了专属的炮兵旅、无人机部队以及后勤支援单位,显著提升了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。
目前,乌军大部分军团已完成组建并投入作战部署。以扎波罗热方向为例,该战区由陆军第17军团负责;而南顿-第聂伯罗战线则由第20军团驻防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个军团的指挥官近期均因指挥不力导致防线失守而被撤换,这也是乌军完成军团制改革后首次进行的高级指挥官调整。
被解职的第17军团指挥官弗拉基米尔·西连科上校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兵。他1985年加入苏军,苏联解体后继续在乌军服役至2005年。2014年顿巴斯冲突爆发后,他重返军队,历任多个机械化旅的副旅长和参谋长职务。2023年2月,他担任第30机械化旅旅长,该旅在阿特木斯克和库皮扬斯克两个方向作战表现突出,这为他赢得了晋升军团指挥官的机会。然而在扎波罗热防线上,乌军接连丢失卡缅西克、皮拉夫尼等重要据点,特别是特捷普诺吉尔西克镇的失守,使俄军前锋距扎波罗热市仅20公里,最终导致他被解职。
展开剩余48%相比之下,第20军团指挥官马克西姆·基图欣上校则代表着乌军新一代指挥官。这位2009年军校毕业的少壮派军官生涯可谓平步青云:从坦克排长起步,经历顿巴斯战争磨练,到2025年已升任军团长,三年内完成了从营长到军团指挥官的跃升。这种快速晋升在乌军中相当普遍,也解释了为何乌军将领战损较少——许多重要职位实际上由上校级军官担任。基图欣的撤职源于其防区内南顿地区的全面失守,尽管他曾组织预备队进行反击,但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难挽败局。
需要指出的是,这两个方向的失利更多源于资源分配问题而非指挥官能力不足。扎波罗热和南顿并非当前乌军的重点防御区域,部队获得的支援有限。解除指挥官职务更多是给外界一个交代,按照乌军惯例,这两位上校很可能在风波过后被重新启用。这种暂时撤职的做法在乌军指挥体系中并不罕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